每年的秋末冬初,都是气温变化无常的时节,通常是一股冷空气过去,气温骤降,产生的寒气就会进入人体内部。这时,人体所承受的寒气如果分量不多,同时气血充足、经络通,身体很快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。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,或寒气长期积累,人体就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,身体必将产生大量的“寒毒”(变质的体液),在我们的生活中,很多肠胃疾病都是因寒而生。肠胃也就是中医中所说的“脾”,负责掌管全身血流供应。假如肠胃功能不好,吸收能力也差的话,食物营养便无法化成足够的血液提供身体所需,末梢血液循环自然就会变得很差。
寒气积累在肌肉里,时间长了,你就会觉得肌肉僵直、腰酸背痛,形成肩周炎、关节炎。寒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,就会人侵到经络,造成气滞血淤,影响气血的运行,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虚亏,它能够诱发多种难以治愈的病症。
既然寒气的危害如此之大,那么在寒冬季节中就应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,尽量减少寒气:
1.不扰阳气,增强肌肤适应能力
所谓不扰阳气,是说不要耗散精气、元气,要护阳益气。冬季夜里寒气重,伤人尤甚,所以我们应该早睡,这样才能让闭藏之阳气不受干扰。过度劳累会耗散阳气,因此我们在秋天时我们就应加强锻炼,因为秋凉能让皮肤机能受到“冻”的锻炼,随着秋凉逐渐加重,由凉过渡到冬天的寒冷,肌肤的适应能力也会与之相适应。冬天加衣,不宜一次性加衣,应随气温下降而逐步加衣,这样可让肌肤逐步适应寒冷的冬天,提高机体抗寒能力。
2.增强肺之宣发肃降功能,以抗寒邪侵入
冬天气温低,冷气浓重,寒邪侵人,肺先受害。肺为风寒所束,宣发肃降机能发生障碍,便会咳嗽、气喘,因此,增强肺宜发肃降的机能,就能增强肌肤抗寒的能力。在生活中应注意背部、鼻子、双脚的保暖御寒,因为这些部位是肺部受寒的途径。在平时可以一天三次摩擦鼻子两翼至发热或者摩擦双脚的涌泉、丰隆诸穴和背部的肺俞穴,这些都能起到驱寒的效果。
3.健脾养胃,提高抗寒能力
为了能使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得到源源不断的供给,必须健脾养胃,增强胃的消化能力和脾的运化能力,所以在寒冷的冬天不宜吃生冷食物,因为生食、冷食不宜消化,会损伤脾胃。
饭后1小时用手掌面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0次,有助于消化吸收;临睡前摩腹
可以健脾胃,帮助消化,并有安眠作用。